(原标题:盘点注册制改革这一年丨346家企业注册上市,募资逾4400亿,做市交易等配套制度日渐完善,改革将迎关键第三步)
2022年是注册制改革大力推行的一年,科创板、创业板、北交所的注册制均取得丰硕成果,新的市场生态也在逐渐成形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截至12月28日,今年以来,已有346家企业在A股三大注册制板块完成上市,募资总额达4457.27亿元;科创板、创业板、北交所分别上市122家、146家、78家,分别募资2514.42亿元、1784.13亿元、158.72亿元。
注册制改革配套制度日渐丰富完善,如科创板已正式引入做市商机制近两个月,北交所混合交易制度也在近期加速推进,两融等成熟市场交易机制亦在推进当中。
从相关规章制度的推出,以及资本市场监管层今年来的表态来看,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落地速度正在加快,从科创板到创业板、北交所,注册制改革将迎来关键的第三步,即全市场注册制改革。
“未来全面注册制配套制度建设,还需进一步落实。”有卖方研究建言,一方面需加快推进A股市场常态化的退市机制,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积极引导长线资金入市。
346家公司注册制上市
尽管目前尚未在主板实行全面注册制,但今年注册制改革的成果已然硕果累累。
今年以来,346家公司以注册制IPO形式上市,在A股IPO数目中占比82.97%;注册制IPO募资总额达4457.27亿元,在A股IPO中占比76.26%;A股IPO总数为417家,募资总额为5844.55亿。
具体来看,截至12月19日,今年以来,科创板公司注册上市公司有122家,募资总额为2514.42亿元,同比增长23.92%;创业板注册上市公司有146家,募资总额为1784.13亿元,同比增长20.95%;北交所上市公司有78家,募资总额为158.72亿元,同比增长111.71%。
注册制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同样喜人,营收、净利润等核心业绩指标均有突出表现。
科创板公司整体业绩表现优秀,据上交所披露,2022年前三季度,科创板公司实现营收7822.14亿元,同比增33%;实现归母净利891.24亿元,同比增25%;实现扣非归母净利760.68亿元,同比增26%。约七成科创板公司营收同比增长,85家公司同比增超50%;五成公司归母净利同比增长,109家公司增超50%。
注册制下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较为稳定,截至10月30日,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达386家,今年前三季度平均营收规模为16.44亿元,同比增13.93%;平均净利为1.17亿元,与去年持平。占比95%的创业板注册制下新公司盈利,数量达到360家,其中170家同比增长,约50家净利润同比增超50%。
北交所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步增长,今年前三季度,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732.07亿元,同比增33.25%;净利润合计69.26亿元,同比增19.43%。
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
以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为代表的多项制度的落地,将注册制改革推向深处,也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注册制落地逐步铺平道路。
科创板做市制度10月31日“开闸”,做市标的交投活跃度的提升得到了验证。数据统计显示,截至11月30日,首批42只标的日均成交量环比增长超7%,买卖价差率1至10档平均下降约10%,做市股票相对于非做市股票订单薄深度厚度方面,平均每档均有所提升。
相关制度的制定较早,今年7月15日,上交所制定了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》,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
中金公司研报分析称,受益于做市业务开展,流动性有望提升的科创板做市标的,既包括部分率先被纳入做市交易的公司,也包括此前流动性相对较弱、但基本面较好有望成为潜在做市标的的企业。
继科创板做市商制度落地之后,北交所混合交易制度也加速推进。
11月25日消息,北交所近日起草了《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细则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做市细则》)和《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指引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做市指引》)。
《做市细则》明确了北交所做市商资格、权利义务、监督管理要求等事项,《做市指引》配套明确了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流程,细化了做市商监督管理要求和评价激励机制安排,以引导做市商积极、合规做市。
A股全面注册制落地在即
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落地在即,今年以来,监管层多次提到“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”。
12月初,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提到,坚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,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,统筹推进一揽子关键制度创新,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,不断增强市场活力和国际竞争力。
近期,深交所制定《落实<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(2022-2025)>工作方案》,提出加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供给,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牵引,优化主板发行上市条件,突出主板蓝筹市场特色,加快完善创业板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评价标准,增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度。
11月15日,深交所陈华平理事长在2022西丽湖论坛上讲话称,坚持改革创新,持续提升市场功能。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,做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各项准备,巩固深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,持续优化发行上市、并购重组、再融资等制度机制,不断提升市场吸引力和企业获得感。
10月29日,《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》提出,“适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”,“提高直接融资比重,增加长期资本供给,满足不同类型、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多元化、差异化融资需求”。
8月,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《求是》杂志中表示,“目前来看,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,配套制度和法治供给不断完善,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。”
1月,证监会印发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,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决策部署,制定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》《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》等规章。
配套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落实
海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,过去我国间接融资占主导,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,我国融资结构亟待进一步改变,推行全面注册制是我国发展直接融资、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举措。
海通证券认为,未来全面注册制配套制度建设,还需进一步落实。注册制将推动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,为优化A股市场资源配置,相关制度建设也需同步跟进。
一方面,需加快推进A股市场常态化的退市机制。对比退市机制已经较为成熟的美股市场,A股的退出机制仍有进一步拓宽的空间,补充更加灵活的定性退市指标、对不同板块实行差异化退市标准,将驱使A股的退市制度进一步向成熟市场靠拢。
另一方面,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积极引导长线资金入市。长久以来A股的市场参与者以散户为主,积极引导长线资金入市的举措仍需进一步推进,以优化资本市场发展环境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人人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